生產管理軟件是一種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,一個好的系統反映了一種科學、標準化、詳細的生產管理方法。因此,在選擇MES時,決策者實際上引入了一種新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方法。另一方面,企業生產經理形成了許多適合行業特點、企業自身特點和企業領導特點的生產管理方法,符合企業自身的文化特點,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遵循標準化、科學的生產管理軟件或堅持靈活的企業特征,成為決策者必須解決的問題,通常有三個答案:
1、完全采用MES方法,犧牲企業自身特點;
2、遵循企業生產管理特點,對MES進行“大手術”;
3、采用先進的MES方法,滿足企業生產管理的特點。
方法1的優點是實施周期短,系統功能完善;缺點是生產人員適應周期長。
方法2則相反,實施周期長,系統出錯率高;優點是生產人員適應周期短。
方法3是一種妥協方法,關鍵在于把握程度。一般來說,成熟的生產管理軟件只允許不超過20%的定制開發工作量。如何充分利用這20%的特點是企業在實施MES之前應該仔細規劃的問題。
自主開發VS選擇成熟產品
目前,中國制造企業在MES軟件建設中有兩種模式:一種是選擇成熟產品的咨詢實施模式,另一種是獨立建設模式。大多數企業選擇第一種模式,但一方面由于中國制造企業管理文化的特點和落后,MES在中國制造企業,許多功能模塊無法在企業內部推廣;另一方面,市場上一些MES產品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不成熟或缺乏實施經驗,導致企業對生產管理軟件的滿意度相對較低。因此,一些研發和財務實力較強的企業選擇了自主開發的模式。
相比之下,自主開發實施周期長,系統維護復雜,但應用效果快;選擇成熟產品,實施周期短,系統維護工作量小,但應用效果慢。但大多數選擇自主開發的企業都有一定的實施背景條件,如承擔大型科研示范項目,或在國際合作中引入原型軟件進行消化吸收。對于大多數國內企業來說,選擇成熟的產品進行適當的二次開發是一種更明智的方法。
繼承歷史VS新實施
在許多企業選擇MES軟件之前,信息建設并不是一個空白,或者MES已經實施,但應用程序不成功,或者有大量的單一應用程序。面對大量的歷史投資,每個決策者都希望充分利用歷史系統來保護投資。我希望新實施的生產管理軟件能夠與歷史系統接口,并使用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。兼容性是新MES的基本要求,但新系統必然會被舊系統拖累,這是保護投資的代價。
因此,是否使用舊系統,如何充分利用舊系統,在系統建設前進行統一的評價和規劃。基本原則是:第一,確保新系統的目標;第二,在第一條的前提下盡可能歷史系統的價值。